废文网 - 历史小说 - 君为依(重生)在线阅读 - 第56节

第56节

    这时,官差一声高喝:“开院门——”

    暗卫立刻下令:“行动!”

    两名暗卫登时翻下房顶,落在墙角,快行几步,混入来接举子家去的人群中。

    仍旧蹲守房顶的暗卫,全身紧绷地盯着下方,忽然发现一名提着破箱箧的年轻男子,与自己在画像上见过的那人面容相似,心中一喜,正要翻身下去捉人,后腰上猛地一痛,没等他反应过来,脖颈上又挨了一下,顿时晕过去。

    他的身子失控落下,露出偷袭之人的面容,竟是魏临!

    跟在魏临身后的武师抱住暗卫,下巴一抬,比了比还在人群中寻找徐瑞的两个:“东家,下面的怎么办?他们在人堆里钻,只怕不好打晕了抬走。”

    魏临神色悠闲,抱了手道:“放心,你三哥是个老手,等着看吧。”

    那两个暗卫,对房顶上发生的事一无所知,专心盯住了出贡院的举子,在人群中不住搜寻徐瑞的身影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两人的肩膀突然被谁的胳膊搭住,他们心里一惊,正要挣脱,可肩头却猛然一酸,视物的双眼,竟模糊了。

    头晕目眩中,他们听见一个吊儿郎当的声音道:“张哥王哥,举子老爷有什么好看的,还是跟弟弟喝酒去!”

    他们浑身酸软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,双腿仿佛被人控制了一般,那声音说往哪边走,他们就乖乖跟着往那边去。

    行到墙角,脖颈上一痛,两人登时昏迷倒地。

    魏临和武师带着另一个暗卫,从房梁上落下:“陈三哥果然有本事。”

    陈三哥嘿嘿一笑,摸出三块黑头套,扔给武师:“走江湖么,总要会些保命的招数,算不得什么。”

    魏临道:“麻烦三哥先把这几个人带回武馆,我得去护住徐先生,要是晚了,梁王的人会赶来寻他的麻烦。”

    “东家放心去,这里交给我们俩。”

    魏临点了点头,奔进人群,拉住徐瑞低声道:“徐先生,梁王的人正在找你,请徐先生到江府小住。”

    徐瑞心中一惊,很快镇定下来,跟着他快步走到江与辰的马车前,掀开帘子进去。

    江与辰正翘着双腿,躺在里面吃果子,见他们两个入内,有些诧异,可身子却半点不动:“这是我的马车。”

    魏临把他的腿推开,请徐瑞坐下:“公子出的好主意,害得徐先生被梁王盯住。公子,这件事你得负责善后。”

    江与辰一下坐直身子:“我们上上下下瞒得这么紧,梁王怎么会知道,兵策是徐先生写的?”

    “张傲前两天从庄子里偷偷溜出去,说是去了教坊司,想必就是那会被梁王的人套了话。”魏临道。

    江与辰没好气:“这张傲是不是不想活了?自家老爹在大牢里蹲着,能不能囫囵个出来都说不准,他居然还去教坊司鬼混。要我说,如逸就不应该把他们母子藏在庄子上,让他们过得这么舒服,心中自然生不出半点感激旁人的意思。”

    他飞快吃完手里的果子,思忖片刻,拍了拍徐瑞的肩:“徐先生不必担心梁王,先在我家住着,等我给你想个法子出来,保管叫梁王再不敢找你的麻烦。”

    可徐瑞却缓缓摇头:“江国舅帮了我好些时日,我心里万分感激。但梁王对我有所怀疑,并非是一件坏事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意思?”江与辰不解。

    徐瑞沉声道:“原本我不知张焦身后藏着何人,眼下看来,多半就是梁王。去岁,逸儿妹妹让我帮她对付曾得功,后来又是张焦,说何家与他们二人有生意往来。

    那时我并没有怀疑,可如今想来,这桩桩件件也太凑巧了些。何家掌事的那位姑娘,本就心悦梁王,如今张焦下狱,梁王竟来寻我的麻烦。

    思来想去,只有一个解释,梁王、何家、曾得功,还有张焦,都是一条船上的人。”

    江与辰和魏临对视一眼,各自心里都有些佩服徐瑞。

    他本是半点不知的其中实情,却能凭借蛛丝马迹,推断出幕后大网,此人将来可堪大用。

    “徐先生可是有了别的主意?”魏临问道。

    徐瑞颔首:“此事之解,唯有投诚。”

    “你要向梁王投诚?”江与辰眉梢一扬。“这可不行,他本就怀疑你,你还自己上门,不就是送死么!”

    徐瑞却神色自若:“只要动之以利,他自然会转变心思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梁王府里忙了整整半日,直到夜色深了,元轼才将不忍离去的何龄与方如逸劝走。

    回到书房,今日外出的暗卫们宽了上衣,跪了一地。

    没抓到徐瑞,还折损了三个兄弟,领头的暗卫自知有罪,早就伏在了地上。

    屋子里气氛凝重,烛火昏昏地跳,元轼不曾开口,暗卫们更不敢多说一个字。

    许久,元轼冷声才道:“都把衣服穿上,二月严寒,要负荆请罪,也得先把人捉到再说。”

    “是,多谢王爷!”

    暗卫们淅淅索索地穿好上衣,领头的暗卫正要禀告今日赶到贡院后的细事,外门上忽然有人来报,说是工部给事中徐复之子徐瑞,想拜访王爷。

    元轼大为吃惊,没想到自己所寻之人,居然毫不避讳地找上门来。

    可他有些摸不准徐瑞的意思,按理说,自己和张焦有所往来之事,旁人并无所知,就算是江介那边,也被自己瞒得严严实实。

    徐瑞一个文弱书生,究竟知不知道实情?

    若全然知晓,他又是从何得知?

    这个徐瑞……还真是个人物。

    元轼的眉头越皱越紧:“请徐先生到正堂稍坐,本王即刻就来。”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第67章 投诚

    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   元轼到了正堂,见一名穿着圆领青袍的男子,正端坐喝茶。

    他迈步入堂:“徐先生?”

    徐瑞忙起身,垂首欲要叩拜,元轼虚虚一扶,脸上先起了笑意:“方才外门上的小厮来报,说徐先生递了名帖来,本王还以为他们认错了人。”

    他坐在上首,眼底隐隐浮现一丝探寻:“徐先生与本王素无往来,今日为何登门?”

    徐瑞立在堂中,恭声道:“在下撰写兵策,害得张校尉入狱,特来请罪!”

    元轼眸光一闪,端起茶笑道:“张校尉入狱的事,本王也听说了,原来是徐先生之功。只是不知,先生为何要向本王请罪?”

    徐瑞一撩衣角,扑通跪下:“既然今日登门,在下便无心欺瞒王爷。在下早已知晓,张焦和曾得功是王爷的左膀右臂。”

    元轼心中大惊,端着茶盏的手顿挫一息,脸上的神色却是镇定:“徐先生在说什么?本王是一句也听不懂。”

    “王爷勿怪,是在下自作主张。”徐瑞言辞恳切,振振有声。“曾得功色利熏心,私蓄外室,搜刮钱财,如此行事,怎能为王爷做大事?

    还有那半点兵策也不通的张焦,他的脾性最是急躁,儿子顶不了事,又有贫苦麻烦的亲戚,若是将来闹出什么天大的干系,岂不是要连累了王爷?”

    元轼沉默不语,心中却暗暗震惊徐瑞所言非虚。

    曾得功爱财,所以自己才以银钱动之,给了他不少田产铺面。

    张焦不学无术,性子太野,难以驾驭,若不是有个能帮他写兵策的曾得功,只怕他早就不肯乖乖帮自己做事了。

    挑出他们两个,当左膀右臂,实在是无奈之举。

    朝中仕进,先有两闱科考,后有吏部遴选,自己一个“闲散”王爷,要是与世家大族走得太近,难免要受都察院的弹劾。

    再者说,那些高门士族的子弟什么也不缺,自己能给的东西,多半进不了他们的眼。

    几番思量,自己这才从贫寒子弟中选人。

    没想到这徐瑞三两句之间,竟就切中了自己的心头要害。

    “徐先生,曾得功和张焦,与本王并无往来,又怎会连累本王?”

    徐瑞神色自若:“别人不知,可在下这段时日为江首辅办事,在群臣间行走,最是知道他们二人与王爷,有千丝万缕的关联。”

    “此话何意?”

    “去岁秋,在下奉江首辅之令,拜访曾得功。本以为他出身贫寒,是个不慕荣利之人,谁想到他家居然摆出好大一桌酒菜,全是京都时新式样。

    在下想着,他娶了王家女儿做大娘子,手上有些银钱也是寻常。可酒过三巡,他却暗中透出给在下送宅院、赠美妾的意思,还说什么自己也养了个外室。

    原本他人的家事,在下也不便多问,但后来他那外室竟伤了逸儿妹妹,在下心里实在是震荡难安。

    王爷多半也知道,方家与我徐家交好。方将军远在漠北,与家父鱼书雁帛几十年,早就处得像自家亲眷一般。

    逸儿妹妹如今独自在京都住着,方将军早就托家父和在下照看,出了这样的事,在下担心曾得功的外室与逸儿妹妹有仇,就私底下把那外室查了个清楚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徐瑞缓缓抬头,望着元轼:“却没想到,外室手里握着的生意,居然全都与何家有关。可何家的掌事人何龄姑娘,一心爱慕王爷,京都早就有不少风言,说她与王爷有生意往来。

    不过那时,在下虽然有些怀疑,却没有实证。直到后来,江首辅命在下递送兵部年尾考核的兵策,在下好奇张焦的才思,避开人瞧了一眼,立马觉出不对劲来。在下当日就去了张府,一番震慑,套出了他的话,原来他的兵策都是曾得功所写。

    后来他吃罪了酒,说了两句胡话,言语间拉扯上王爷,在下这才明白,其实整得功和张焦,都是王爷的左膀右臂。”

    元轼安静地听完这番陈词,脸上的笑意始终不曾散去,可瞧着却让人心惊。

    “徐先生好生厉害,他们两个还有何家,与本王的确有千丝万缕的关联,你能把个中脉络梳理清楚,真不愧是徐状元之子。”

    徐瑞拱手:“王爷谬赞,在下也是无意中才推测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元轼缓缓饮了口茶,茶水入口,已然冰凉:“你方才说,今日过来,是为了张焦的事,向本王请罪。这话的意思,本王不大明白。”

    若是换了旁人,发现张焦是梁王的人,还有密图谋反的嫌疑,早就避之不及,或告诉江首辅了,怎会一边拉下张焦,一边还要特意过来,向梁王请罪?

    岂不是自寻死路!

    徐瑞正色道:“张焦入狱,的确是在下有意为之。只因在下为王爷不平!曾得功也就罢了,张焦一个莽夫,将来如何能堪大用?!不如早些弃了他,省得将来给王爷平添麻烦。”

    他“咚咚咚”磕了三个响头:“王爷,张焦的事,全是在下一手策划,这件事在下做得如何,王爷是明白人,心中自有定夺。论说才能,在下自诩绝不在曾得功之下。若王爷瞧得起,在下今日愿向王爷投诚!”

    元轼冷眼盯着他,半晌才道:“你是江首辅的幕僚,今岁春闱又是他的门生主持,你定能榜上有名。江首辅这棵不靠,非来烧本王的冷灶,徐先生,何故?”

    “科榜登名,的确有大好的仕进前程。可江介为人实在古板,又讲究门第,他那儿子和在下一同参加春闱,难道放着自家儿子不扶持,偏要扶持在下这个贫寒学子不成?”

    说话间,徐瑞眉梢腾起怒意:“这段时日,在下住在江府,实在浑身不适。他江介仗着自己是帝师,又是皇亲国戚,桃李天下,简直不把朝臣放在眼里,想提哪个世家子弟,便提哪个。就算在下做了他的徒孙,何时才能有出头之日?”

    “你要出头?”元轼微微昂起下巴,面露不解。“如何出头?做官难道不够?”

    徐瑞高声道:“在下所求,并非朝夕富贵,娇妻美妾,而是——青史留名!”

    元轼浑身一震,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。

    江介无法让他登阁拜相,他便求到自己这个梁王头上。

    若是有朝一日,九五尊位换了人坐,他徐瑞有从龙之功,自然能登阁拜相,青史留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