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文网 - 言情小说 - 嫁给农户的山居生活在线阅读 - 嫁给农户的山居生活 第26节

嫁给农户的山居生活 第26节

    顾朝朗看着后院扬声道:“从东侧屋左侧铺到灶房门口,中间再岔到后院菜地和茅屋,这样雨雪天也好走些,鞋上不会沾到土。”

    时乐这才点点头,“那行,下午我和你一起去。”说完就回屋继续擀面。

    院里顾朝朗把柴火堆好,就转身去后院收拾竹筐和方簸箕,预备下午去河里装石子。

    时乐今日做的是细面,面搁在案板上,时乐把锅放到火塘上的架子上,起锅烧油,加入切好的葱姜蒜末,再加花椒炒香,把酥肉放进去翻炒出香味,倒入清水煮沸,加入面条,用筷子搅拌。

    等面条煮至将近断生,再往里加入洗净的白菜继续煮,煮熟就马上捞出来,此时的白菜有些脆生生的,若是再煮就会变得软烂,味道也不好。

    若是春日里,放豌豆尖更好,鲜嫩的豌豆尖只需烫一烫就能吃,远比白菜味道更好。

    时乐今日用的是大碗,两人就直接端着碗坐在火塘边吃,时乐喜欢吃辣,还加了两筷子豆瓣酱进去。

    吃过饭收拾完碗筷,时乐和顾朝朗锁好门就朝河边去。

    顾朝朗穿着蓑衣,背着两个竹筐,手里还拿着耒,时乐跟在一旁。

    来到河边,两人顺着河道一直往上走,挑选了一个水流不急,河水不深的地方,才从河堤上下去。

    河岸边就有不少石子,时乐拿着簸箕装岸边的,顾朝朗则脱了鞋下河,从河里挑选石子。

    河里的鹅卵石有大有小,大多边缘光滑,椭圆形的居多,都是可以直接用来铺路的,两人选的都是比较细小扁平的石子,这样铺出来的路也比较平整。

    石头很重,装满大半筐后顾朝朗上岸,时乐把怀里的汗巾递过去给他擦干了脚,才穿上鞋子背上竹筐回家,时乐留在河边继续捡石头。

    需要铺的地方不多,也无需铺的多宽,只够一个人走即可,两人只捡了五筐石子,估摸着够用,到时候若是差一些再来捡。

    此时已是下午,太阳正好,两人回到家,时乐泡了两杯茶端出来,坐在檐下歇息,顾朝朗只略歇了一下就起身开始干活。

    走到半路又转头看时乐,低声道:“这个简单,我一个人来就行,你歇着吧。”

    时乐眼珠子转了转,点头同意了,他一会儿就坐在檐下做鞋子,若是顾朝朗需要帮忙再过去就是。

    刚背回来的鹅卵石堆在后院入口处,顾朝朗用簸箕装了,从侧屋左侧开始铺,石子把下方的泥土全部覆盖住,宽度大约有一尺半。

    铺完还剩下一些石子,顾朝朗用耙子把地上的石子耙了一遍,让它变得更平整,瞧着没覆盖均匀的地方再铺一些。

    顾朝朗忙活了一下午才把各处铺到看起来平整的程度,时乐已经做好了鞋子,新鞋就放在院子里晒着,已是黄昏,他凑到顾朝朗身侧瞧了瞧,见没有需要他的地方就回灶房做饭去了。

    顾朝朗则继续手上的活计,铺完石子还不算完工,他从后院拿了大木锤,通过锤击把石子底部压进土里,这样更结实好走。

    这一步有些细致,很花时间,才做了三分之一,时乐已经站在灶房门口招呼他吃饭了。

    顾朝朗犹豫了一下,还是放下工具回屋吃饭。

    饭后,时乐收拾碗筷,顾朝朗则去院里继续干活,时乐洗好碗筷后坐在火塘边继续做棉鞋,今日做好了顾朝朗的,现在他要给自己再做一双。

    直到天色变黑,顾朝朗终于干完所有活计,又把院里的工具竹筐都收起来,这才回了灶房。

    见他进来,时乐朝他招招手,笑着道:“快过来试试鞋子合不合脚。”

    刚做好的新鞋今日在外头晒了许久,太阳落山后又收回屋放在火塘边烤着,这会儿摸着就十分暖和。

    顾朝朗走到时乐身边,低声道:“我身上有些脏,等我洗漱完再过来试。”

    时乐点头应了,又指了指火塘上的汤瓶,让顾朝朗拎热水去洗漱。

    顾朝朗洗漱完,时乐也跟着回屋洗漱,最后顾朝朗是坐在床边试的鞋子。

    “很合适,也暖和,多谢你。”

    顾朝朗看着手里的鞋,手指在那簇竹叶上摩挲了许久。

    时乐披着棉衣倚靠在床头,见顾朝朗喜欢,笑得牙不见眼,良久后才止住笑,拉了拉顾朝朗的衣袖,“合适就好,快来睡觉吧,很晚了。”

    顾朝朗点点头,将鞋子收到柜子里,他有些舍不得穿,想着等过年的时候再穿。

    顾朝朗收好鞋子,突然起身看着时乐道:“你多做两双,能换着穿。”

    时乐打了个哈欠,含糊道:“做那么多做什么,我还有的,你快过来睡觉。”

    顾朝朗躺下后没急着睡,手上揽着怀里的时乐,脑子里在想接下来的安排。

    之前说过要在院里再搭一个亭子,现在正是得闲的时候,明日就开始准备,家里木材不少,后头山脚下就是竹林,还能用竹子,再去割一些茅草就行。

    时乐平时喜欢坐在檐下,顾朝朗想着给他用竹子做一个躺椅,坐在外头晒太阳也好,放在屋里午睡也不错,不知道为什么,顾朝朗总觉得时乐肯定会喜欢,算了,还是明日问问时乐的意见……

    第35章

    翌日正午,顾朝朗同往常一样,刚从山上砍柴回家。

    时乐今日做的是杂酱面,不过他肉酱放得不多,倒是放了好些白菜,面里还滴了几滴花椒油,鲜香可口。

    吃过饭,时乐留在家里,顾朝朗则拿上竹筐镰刀往河边去,腊月将近,天寒地冻,河边自然生长的茅草已经变黄干枯。

    顾朝朗一直想不通一个问题,种地的农民一年四季小心侍弄地里的庄稼,除草施肥样样俱全,然而大多时候都是收成一般,甚至连植株都不粗壮,但是河边四处生长的茅草却十分高大,枝干也粗壮。

    不过此刻这个念头只在顾朝朗脑海里一闪而过,他寻了个平整的地方将竹筐放下,开始割茅草。

    河边茅草很多,顾朝朗特地挑选了粗壮高大的茅草,一刻钟的时间就装满了整整一竹筐,干枯的茅草重量很轻,顾朝朗在装满竹筐后,又用稻草捆了两捆架在上面,这才回家。

    顾朝朗到家后把茅草卸下来放在院里晒着,又拿上竹筐往外走,虽说只是搭凉亭,但是一筐茅草也远远不够,顾朝朗打算多割一些,铺满屋顶后再铺一层,防雨效果更好。

    时乐正在檐下做鞋子,瞧着顾朝朗进进出出,突然有些静不下心来,起身将针线篮子收回屋,去后院拿上耒耜和小竹筐就往竹林去。

    他今日突然想起后山脚下的竹林十分茂密,应该是有冬笋的,之前忙着一直没想起来这一茬,不然应该在刚进冬月时就去挖笋子,现在已近腊月,不知还有没有。

    冬日的竹林地面上覆盖着许多枯黄的竹叶,但竹枝上的叶子依旧碧绿,有着与萧瑟深冬不相匹配的旺盛生命力,正是下午,阳光透过竹叶,斑斑点点地洒在地上,煞是好看。

    不过片刻,时乐已经踏入竹林深处,他一边用耒耜扒开地上的落叶,一边弯着腰往四处看。

    冬笋与春笋不同,春笋是春天发芽出土,表面软毛旺盛,颜色发黑,往竹林里随意一瞥就有可能找到,冬笋则是冬天藏在土里,表皮是金黄色,十分紧实,个头也小。

    时乐找冬笋的技巧是以前和他爹学的,竹林里地上有缝隙的地方,顺着竹鞭生长的方向,还有粗壮的楠竹下方都有可能有竹笋,还有一个方法是根据竹子的朝向,向阳的地方竹笋相对会比较多。

    他还记得他小时候特别喜欢跟在他爹和他哥后头去竹林里挖笋,他个头小,手上拎着他娘特地找人给他做的超小号竹筐,另一只手拿着细木棍,一边走一边往地上到处戳。

    其实那个时候他根本不会怎么找竹笋,戳到有坑的地方就站在原地大喊,叫他哥过来挖。

    十次有九次半没有,还有半次是因为那根竹笋已经长出来了,一眼就能瞧见,所以每次他哥挖完都瞪他,还说再也不帮他挖了,但是他下回再喊的时候他哥还是会过来。

    不过现在他已经充分掌握挖笋的技巧了,踏进竹林不久就挖到一根竹笋,竹笋不远处有不少小坑,应该是村里人来挖笋留下的痕迹,时乐扫了一眼也没在意,继续四处找笋。

    陆续挖了五根竹笋,貌似就将竹林里的笋都挖完了,时乐在竹林里转悠了许久也没有再找到,只得提着竹筐回家。

    顾朝朗刚背着竹筐回来,两人恰好在门口相遇,时乐赶忙上前一步把门打开,等顾朝朗进去他才迈步跟上,还顺手把门也带上。

    时乐瞅了一眼已经铺满大半个院子的茅草,疑惑道:“这么多茅草还不够吗?”

    顾朝朗卸下竹筐,回道:“差不多了,再去割一筐,到时候多铺一点才结实。”

    时乐点点头,把手里的竹筐往前递了递,笑着道:“瞧我刚挖的竹笋,今晚我们吃油焖笋。”

    顾朝朗也笑着应了,转身把竹筐里的茅草都抱出来铺平晾晒,又背着竹筐出门。

    时乐把小竹筐里的竹笋木盆里,随后把竹筐和工具收到后院,才回到灶房剥笋。

    刚挖回来的笋沾了许多泥土,时乐舀了两瓢清水把笋洗干净,然后一一放在案板上,剥笋要先用菜刀在笋壳上用力划一下,再从切口处用手把笋壳全剥干净。

    时乐挖笋挖的深,笋头太老,还要把笋根部切掉,随后用菜刀把笋上比较老的节修理干净,修到看上去光滑白胖就可以了,修好的笋冷水下锅煮近一盏茶的时间,这样可以去除冬笋的麻涩味,让笋味道更好。

    煮笋的时间里时乐把灶火也点上,开始淘米煮饭。

    煮好后的笋捞出来浸冷水,切块,再把蒜末葱花也备好,就可以起锅烧油,炒香蒜末,放冬笋翻炒,加入酱油,糖粉翻炒,倒入热水盖上锅盖焖半盏茶的时间,大火收汁,撒上葱花,起锅装盘。

    时乐拿好碗筷,从灶房探出头招呼顾朝朗吃饭,抽空还尝了一口油焖笋,质地脆嫩,一口下去在嘴里咯吱作响,口感鲜美,清香爽口。

    见顾朝朗进来,时乐开心道:“快过来吃饭,今天的笋味道不错。”

    顾朝朗刚刚在院里洗了手,这会儿先找了帕子把手擦干,才坐过去准备吃饭。

    他尝了一口,见时乐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,笑了一下夸赞道:“很好吃。”说完给时乐夹了一筷子笋,招呼他赶快吃饭。

    冬日天黑得早,两人吃过饭略歇了一阵,外头已经暗了下来,便也不再耽搁,洗漱完就回屋睡下。

    次日,顾朝朗没有上山,一大早就在院里忙活着,时乐起来时就瞧见顾朝朗在院里挖坑。

    他揉了揉眼睛走过去,轻声道:“你挖坑做什么,不是要搭茅草亭吗?”

    顾朝朗抬眼看他,低声道:“先挖坑再放柱子,这样比较稳,你快回屋去,今天也冷呢。”

    时乐轻笑一声,点头应了,转身回灶房把火塘里的火点燃,烧水洗漱,洗漱完剩下的热水泡了两杯桂花蜜水,微微放凉才端出去递给顾朝朗。

    顾朝朗一口喝完把杯子递给时乐,又弯腰继续干活。

    先挖好四个坑,坑底铺上平整的石头,这是昨日割草时顺便找的,这样能让柱子更平稳,随后顾朝朗用木棍比对了四个坑的高度和宽度,保证四个坑基本相同。

    挖好坑,下一步就是和泥,和之前夯土墙一样用的黄土。

    柱子是前些年盖房时剩下的,有手臂粗,本来不是做立柱的,不过凉亭屋顶不重,用这个也可以。

    柱子依次立到坑里,倒入和好的黄土、石块,填充紧实,一直铺到地面上一尺高,再用四根木头抵着立柱,支撑加固直到黄土晾干。

    等待晾干的过程,顾朝朗坐在院里开始绑已经晒干的茅草,他用的是竹子,一根竹子竖着劈开,开口朝上放在地上,把茅草打理整齐,一层一层地铺上去,最后把另外半根竹子合上去,用麻绳,竹丝绑起来。

    正午时分,时乐做好午饭出来叫他,顾朝朗正在绑茅草,只说让他先吃,时乐走过去瞧了瞧,半蹲在他身旁,揪着面前的茅草开口道:“等你忙完这一点儿再吃,今日做的是乳糖圆子,凉了再热就是。”

    本来是要冬至吃的,结果那天一整天都没在家吃饭,这两日又忙着吃剩的酥肉肉酱,就一直没来得及吃。

    终于,顾朝朗把手里最后一点茅草绑紧,两人才回屋吃饭。

    时乐一人盛了一大碗,两人就坐在火塘边吃,今日的乳糖圆子其实应该叫糯米圆子,因为时乐嫌包糖馅麻烦,便没有弄,只是在汤里多加了一些桂花蜜,吃起来也是甜的。

    时乐觉得顾朝朗应该不会问,果然,直到快吃完他也没发现今日的乳糖圆子有什么不同,只是在瞧见时乐看他的时候夸了一句好吃,一下就把时乐给逗乐了。

    顾朝朗挠挠头,也不管时乐在笑什么,低头继续吃,末了还喝了一碗汤,才放下碗筷出去干活。

    时乐收拾完灶房,出去院里转了转,见没有需要他干的活计,又回屋继续做鞋子,之前做了一半,今日再花些功夫就能做好。

    黄土干得慢,顾朝朗就继续编茅草,一下午的功夫绑茅草绑了六根竹子的量,剩下的不多,直接编起来到时候铺在屋顶就行。

    一天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过去。

    翌日,顾朝朗先把要用到的木头量好尺寸,用锯子锯出来放着,随后开榫凿卯,全部备齐后瞧着黄土已经差不多了,顾朝朗才把架子搬到立柱一侧,准备架梁。

    柱子立起来前也已经开好隼,这会儿直接装横梁,用锤子把接口处敲紧就行,左右两侧的横梁中间也开了隼,架上两根瓜柱,再在上面固定一根横木,作为脊檩,在脊檩上和前后的横梁上搭上木材作为屋顶,最后就是安装斜柱以及檩条以加固屋架。

    这个过程忙完又是一天过去,第三天,顾朝朗才把备好的茅草铺到屋顶,终于完成了茅草亭的搭建。

    时乐也站在院里看他,等顾朝朗从屋顶下来时连忙过去扶他,嘴里冒出一连串的夸赞,直到发现顾朝朗耳根都红透了他才笑着停下。

    这会儿未正时分,两人就坐在院里晒太阳,时乐手肘搁在腿上杵着脸,眯着眼道:“今日就在家歇会儿吧,忙活几天了。”